营商环境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基础最好的配资公司,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近年来,惠州聚焦企业群众关切,精准施策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十五五”即将到来之际,惠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迎来突破。近日,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的《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40条重点举措》(下称“营商环境40条”)印发实施,围绕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服务、公平竞争、知识产权、监管执法、质量标准、消费环境、协同共治、智慧平台等八大主题推出系列措施,从市场秩序到企业发展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切实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审批服务,企业“一件事一次办”
“按要求线上提交材料,实时查看审批进展,等着新证发放就行。”近日,在惠城区江北的某蛋糕店负责人陈女士成功办理了企业年报申报和食品生产许可证更新。她介绍,以前办理业务都是带着一堆资料去窗口,要是一点没带齐还得重新来,现在业务实现线上办,方便得很。
营商环境概念说起来很宏大,但最核心的还是企业和群众最直观的感受。对于“营商环境40条”的实施,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前期持续推进的服务改革基础上,全面梳理市场监管领域的涉企、涉群众业务事项,围绕监管服务全面发力,材料能精则精、流程能简立简,服务能帮则帮。
聚焦市场企业准入和业务办理,文件发力商事服务,优化政务服务质效。
行政审批环节实施质量提升行动。通过出台许可效率提升、核查员队伍管理等指引,该局将涉企许可事项纳入“证照联办”,提供“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对简易许可事项在受理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同时探索“飞行观察”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市级行政许可现场核查效率。
商事登记便利服务方面,持续推进企业开办、变更、注销、迁移等“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简化“个转企”业务办理流程,由“先注销、再新设”优化为“直接变更”;升级市场准入信息系统,形成服务闭环;推动智慧审批系统建设,实现“无纸化、零跑动”线上查档;推行药品械化企业审批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着经营主体加速布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全市实有经营主体突破94万户,其中企业35.6万户,同比增长7.04%,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维护市场公平,执法有力度也有温度
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是市场发展基础,对此,“营商环境40条”将从优化市场监管和深化执法内涵两方面发力。
在监管层面,深入推进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工作、开展涉企收费“政策贯宣+精准指导”、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定期体检+动态清理”、促进平台经济有序发展、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促进广告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等多项措施。
在落地环节,以涉企违规收费整治为例,该局将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重点加强对金融机构以及水、电、气等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领域的收费主体开展专项检查。同时查处各类不合理、不合规收费行为,督促相关主体限期清退违规所得,确保各项降本减负政策措施直达基层、惠及企业。
不只是涉企收费和减负机制得到优化,未来惠州市场监管执法也将迎来升级。
文件显示,惠州将通过开展“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建立监管“无事不扰”模式、推行服务型执法、包容审慎执法、提升综合监管能力等多方面行动创新监管执法机制,打造高效包容监管环境。
实施举措则全面强化实效,突出文明执法和科学执法。例如,建立无事不扰清单,列入清单事项原则上不作为独立事项开展现场检查;包容审慎执法,依法适用轻罚免罚措施;强化事前预防性监管、风险预警,开展精准普法合规指导;开展“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统一信用修复标准,推行“一口受理、一次告知、一天办结”机制,实施“一站式”办理。
惠州未来将持续深化市场监管,统筹执法力度与温度,在加强企业违法行为惩处同时做好后续指导和帮助“后半篇文章”,帮扶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助力市场健康运行。
助力产业提质,帮扶企业赋能经济发展
营商环境向好发展,除市场规则优化,产业帮扶机制搭建也备受关注。聚焦市场监管领域的知识产权强市、质量强市,提振消费活力等方面工作,“营商环境40条”将发挥作用。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的集中体现,惠州将不断完善保护和促进机制,激励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推动“知产”向“资产”转变。
例如,支持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项目,助企完善专利培育管理体系和能力;完善知识产权风险补偿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增量;上门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涉外专利、商标方面的实际困难等。
为强化质量支撑,围绕质量强市成体系施策,惠州将在培育质量标杆示范、首席质量官、强化产品质量技术帮扶、实施标准引领行动等方面发力。通过大力培育一批中国质量奖、广东省政府质量奖新标杆;推动“粤质贷”质量融资增信;提高首席质量官覆盖面和加强标准技术服务支持等帮扶举措,赋能产业提质发展。
质量基础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全市将深入推进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应用,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在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标准研制10项以上,同时有效布局大亚湾区石化综合检测基地、仲恺区电子信息产业检测基地、惠东县现代轻工纺织产品检测基地和惠城区江北质检基地等四个检测基地。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市场消费被提到重要位置。惠州将通过升级消费品和服务标准、支持外贸企业拓内销、开展放心消费“双承诺”活动、提升投诉举报处理效能等措施,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激发城市消费活力。
链接:惠州市优化营商环境40条重点举措一览
一、优化政务服务质效,营造规范便捷的准入环境
1. 行政审批质量提升。涉企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证照联办”,简易许可事项受理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2. 商事登记服务提速。优化企业开办、企业信息变更、注销登记、迁移登记等“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无纸化、零跑动”线上查档。
3. 药品械化企业审批靠前服务。
二、促进保障公平竞争,构建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
4. 涉企违规收费整治。严查不合理、不合规收费行为,督促限期清退违规所得。
5. 涉企收费“政策贯宣+精准指导”。收集涉企收费共性问题精准指导。
6. 公平竞争审查“定期体检+动态清理”。开展集中评估“体检”,形成“问题政策清单”和“整改建议”跟踪督办整改。
7. 促进平台经济有序发展。
8. 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建立本地投诉举报异常名录库。
9. 促进广告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线上线下结合,查处违法广告。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造运用的创新环境
10. 支持重点领域专利创造。
11. 强化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服务。完善知识产权风险补偿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资助。
12. 指导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
13.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上门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
四、创新监管执法机制,打造高效包容的监管环境
14. “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实施“一站式”办理,推行“一口受理、一次告知、一天办结”机制。
15. 监管“无事不扰”模式。建立无事不扰清单,深化跨部门综合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16. 服务型执法。强化事前预防性监管,做好执法后续“后半篇文章”。
17. 包容审慎执法。适用轻罚免罚措施,及时纠正经营主体违法行为。
18. 严格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严格制止执法不规范、乱作为等问题。
19. 食品生产企业“两查一处理”。
20. 民生重点领域严格执法。
21. 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22. 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监管机制,提升精准监管效能。
五、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
23. 发挥质量标杆示范作用。培育一批中国质量奖、广东省政府质量奖新标杆。
24. 加强质量融资增信支撑。推动“粤质贷”质量融资增信工作。
25. 推动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提高首席质量官覆盖面。
26. 强化产品质量技术帮扶。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
27. 实施标准引领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在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标准研制10项以上。
28. 发挥计量检测提升作用。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大亚湾区石化综合检测基地等各类检测基地。
六、提振消费活力激发内需潜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29. 升级消费品和服务标准。全力落实“四个一批”,推动惠州传统优势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30. 支持外贸企业拓内销。开展内外贸检测认证宣贯与认证帮扶,优化出口转内销企业质量技术帮扶,促进企业与交易平台对接。
31. 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十百千”整治提升行动。
32. 推动集贸市场诚信计量管理新模式。
33. 开展放心消费“双承诺”活动。推进放心消费承诺、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
34. 提高投诉举报处理效能。
35. 推动住宅小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
七、发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优化协同共治的共建环境
36. 加强“党建+市场监管”业务融合。开展“送服务到企业,赋能增效促发展”活动,一线指导帮扶企业。
37. 开展“一县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品牌特色鲜、工作措施实、示范效应强的党建工作品牌。
38. 发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管行业协会作用。
八、强化数字技术和人才支撑,锻造优化营商的坚实后盾
39. 建设智慧市场监管综合平台。
40. 提升队伍专业履职能力和创新创造活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文字:南方+记者 张峰
图片:南方+记者 王昌辉最好的配资公司
中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